导师骂你是为你好?忍辱负重的求学生涯,你能接受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在学术交流群里辱骂学生、并称其没有资格休息的微信截图在网络上曝光,引发了极大关注。紧接着,该导师的研究生(非当事人)也公开了一些 TA 所知道的细节:当时论文投稿的 deadline 逼近,而被辱骂的学生的论文修改多次仍然“不堪入目”,一直熬夜为学生修改投稿的导师才在群里“骂得重了一些”。(点击右侧链接https://jinshuju.net/f/B2NmuO,说出你的看法)
该导师在微信群里辱骂学生的截图 | 图片来源:知乎
据查,当事博导为该校电子系特别研究员/长聘教轨副教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新加坡高等研究院担任数据科学家。学术能力较强,拥有 CVPR、ICCV 等计算机视觉顶会论文 40 余篇、顶刊论文 30 余篇。2017 年起,他开始教授一门本科生课程和一门研究生课程。
目前,校方已经对这一事件作出了处理:要求该导师向当事学生书面道歉,全院通报批评,并立即停止其教学工作。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
校方处理的干脆利落,但对于旁观者而言,网络上流传的只言片语无法完整体现出这位博导的人品以及事件的真相。不过这一事件在国内学术群体、尤其是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圈子里引发了十分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两种声音尤为突出——
反对和批评的声音是各种意见中的主流:导师通过辱骂的方式批评学生极为不妥。不论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角度,还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人修养角度来看,这种“激烈”的方式都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强烈的“师长观念”文化背景,当下国内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也存在疏漏,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并不少见,但这并不应该是学术界的正常生态。
然而还有一部分声音表达了相反的态度:导师骂人是为了学生好,在导师营造的高压环境下求学是很正常的。当事导师自己发表了多篇顶会和顶刊论文,学术能力强,加上课题组里的研究生多能在他的指导下收获顶会和顶刊论文,这是一种“督促”,也是进入这个专业领域后获得更好前途的“标配”。这种“在大牛手下干活,难免有挨骂的时候,为了论文和前途忍一忍”的观点,出现在了不少社交媒体的留言里。
~本期“来聊”话题~
·你和你身边的人,是否遇到过师生/上下级不平等交流的情况?
·如果面对这种情况,你是选择逃离、反抗,还是忍辱负重咬牙撑到毕业......?
·如果身边的人处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对 TA 说些什么?
点击右侧链接(https://jinshuju.net/f/B2NmuO)
或者在文末留言,
表达你的观点、分享身边的故事,
我们期待听到你的感悟和经验。
“科研圈”将精选部分留言(匿名),
和大家共同讨论师生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
更多故事,尽在👉领研网科研生涯频道。
▽ 精彩回顾 ▽